發表文章

教育影片推薦

圖片
看影片才知道波蘭的教育制度要改了@@ 裡面還有親子共學其中一個家庭的訪問喔^^~~ 新知識小筆記: 1. 波蘭在2000年推出gap year(適性探索年)給國小升國中的學生 2. 波蘭將在2017年9月開始取消國中,小學變為8年,之後可以選擇進入4年高中課程或5年技術學院或進入行業學校進行培訓

2017政大實驗教育工作坊-歐洲耶拿學校

 這個禮拜參加政大的實驗教育工作坊,這幾天是歐洲耶拿學校的課程(想看耶拿學校介紹文請敲碗哈哈哈XD),從課程中有許多體悟,這些雖然不是直接在課程中提及的內容,但我覺得對我而言是一種省思。 1. 什麼是「實驗教育」?  之前訪談郭駿武老師時我就有點納悶為什麼老師常常說他不太用「體制內、體制外」來區分教育制度,這兩天的工作坊我好像理解了,而且我更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就是:「什麼是實驗教育?」  這三個禮拜的工作坊是辦給與政大合作的五所實驗教育試點學校,但這些地方畢竟還是公辦公營的學校,所以基本上仍然存在著許多框架限制。我覺得講難聽一點在台灣法律的定義上,實驗教育指的是不符合政府以往規範的教育型態XD但對我而言,真正的「實驗」應該是要排除外界影響,或至少將外界影響降到最低,如果說是在政府給的框架下進行實驗,那跟一般老師在自己的教室內用非傳統的教學法進行實驗、校長用創新的方式領導學校的行政似乎沒有太大的差別,也許可以在法律上、行政上比一般公立學校寬鬆,但是仍然有許多框架限制,成為一種「在特定條件下的實驗」。而且深入的和幾位試點學校的老師、主任、校長聊過以後, 我覺得這樣的「實驗」似乎已經讓「實驗教育」這個名詞像「翻轉教學」這個名詞一樣被濫用了。 2. 國家應該干涉教育到什麼地步?  這兩天聽來自荷蘭、比利時、德國耶拿學校的校長與理事長分享後,我深深的覺得台灣政府真的是住海邊管很寬啊XDD  以荷蘭為例,他們教育部只訂定了50個核心目標,學生必須在就學期間達到這50個目標,其他課程皆由老師規劃,換句話說荷蘭的老師自由度非常高,比利時也差不多。之前我在讀美國教育的相關資料的時候也看到美國的教育在每一州都會有所不同,學校內並不會統一教科書,教材是由老師決定,所以也是自由度相當高。反觀台灣,訂了一改再改的課綱,我們在試教或實習時寫得要死要活的教案還要附上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大家好像都在追求那些枝微末節的東西,而忘記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也好像把老師都當成沒有行為能力的白痴,好像不把能力指標訂細一點大家就會不知道該怎麼設計課程、該怎麼教。  不過耶拿的理事長有提到,能力指標訂得細未必是壞事,我們可以將能力指標轉化成學生可以理解的目標,讓學生知道自己該達到哪些能力,而不是像以往我們的能力指標都是老師在看,學生只是照著老師教的內容學。但是老師仍然強調:「你才是最了解你的學生的人

「名校情結」惹的禍

 我在大二之前是一個名校情結很嚴重的人。我常常把我的名校情結歸因為讀延平被學校老師洗腦,所以除了台政成清交以外的學校想都沒想過,但是剛剛跟我媽聊天我發現我的名校情節大部分是來自於家人對我成績的不認同。  我有好幾個優秀的親戚,我爸跟我弟又都是很會念書的人。從小我弟就成績很好,而我跟我弟比起來沒有特別會念書,成績中上。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我總是被期望要有很好的成績,但「考試」這件事從來就不是我的強項,我是每逢段考、升學考試就一定會緊張到拉肚子的人,考試是我以前少數會看輕自己的事情之一。  剛剛跟我媽聊天,她說:「真不知道妳高中到底有沒有在念書,不然怎麼會掉到這裡(國北)」,我聽了很火,想說:我念延平三年過著沒日沒夜念書的日子,連假日都是在圖書館度過,就算沒有真的很認真,但至少我也已經盡力在這個體制下掙扎了。但後來我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到現在連我都已經放下名校情結了,妳還這樣覺得我真的替妳感到可悲。」(我們家講話都很直接不要嚇到哈哈XD)後來我媽說:「是妳自己說妳沒在念書的。」我說:「我這樣說是給妳面子,妳對外不都跟大家說我沒念書沒考好嗎?妳幹嘛不直接說我女兒就是廢?」  唉。  大一的時候我看到我媽的臉書上我國小最尊敬的一位老師關心我大學考得還好嗎?我媽說我沒認真念所以考不好,blahblahblah諸如此類的話,老師還勸她不要這樣想,說我有很多比別人優秀的地方,我記得我看到我媽說的話以後氣到整個人都在發抖,心想:「到底要怎樣才算考得好?!」也許這樣說是出於謙虛,或者出於失望,但是這樣的說法真令人作嘔。  那天系上某教授突然問我:「欸葉拓吾,妳為什麼會來念教育系啊?教育系是妳的第幾志願?」說真的我不記得了,我只記得考完指考後,把校系依照興趣從分數高填到分數低然後為了志願序家庭革命無數次到最後根本無感。  我弟上大學以後(他考得還算不錯,陽明牙醫),每個禮拜從宿舍回家就找我鬥嘴,他最常講的一句話是:「妳念那什麼鳥系啊?成績那麼爛還敢當老師,不要去誤人子弟好不好?我當家教都比妳在補習班教賺更多。」我每次都氣到在腦海裡揍他無數次,但我知道他這樣的價值觀是來自於我媽平常對我說的那些話,他只不過是模仿然後誇大罷了,我氣的是我無力改變。  如果我不是念教育系,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知道這是我要的,而且學了更廣更深的東西,看到教育更多的可能,我現在八

哈佛教授Michael Sandel於台灣Fulbright演講之心得

  Michael Sandel這次在台灣Fulbright的對談精彩程度我覺得不輸給哈佛的「正義」。他特別用台灣目前的社會議題:年金改革、同性婚姻、核廢料、大數據,來讓參與者進行辯論,雖然深度並沒有像哈佛的課那麼深,在哲學的部分僅點到為止,而且有一半左右是外國學生發言,但還是有值得看的地方。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不論哪一個議題,最後Michael Sandel都帶大家導出了我沒有聽過的結論。但對談的其中一個問題是最終大家都把台灣政府或一個國家導向一個個體來看待,但其實這背後就蘊含了不一樣的政治哲學,我們在看待所有的問題時是否可以把國家視為一個人?這樣做的決策後果會是什麼?   整個對談最後的總結Michael Sandel說大家最後都傾向做出一個跳出二選一的選擇,避免道德與倫理上的衝突,但他覺得那是一個壞習慣,那會讓我們在討論公共議題時變得沒有意義。這段話頓時又打臉我覺得每段對談中最後提出的折衷辦法還不錯的想法,完全激起我想繼續聽他講的興趣,可惜對談就這樣結束了QQ…   整體而言,我覺得這個對談最有魅力的地方在於大家理性討論與辯論的過程。在台灣,不管什麼議題總是可以看到一堆人吵得臉紅脖子粗,政治人物的臉書留言很多一堆只會打嘴砲的酸民(當然還是有真正在討論的人可是通常留言都被洗掉),鮮少有人可以像這個對談中有條理、有脈絡地討論。看到Michael Sandel引導大家討論的過程我又想到張輝誠老師說過Michael Sandel真的是把薩提爾發揮到極致,他的提問跟回應技巧真的很厲害,除了看辯論內容以外我還順便一直在學怎麼引導學生討論XD   對這個論壇有興趣的人可以看公視的重播,雖然幾乎都是英文對談但有中文翻譯所以不用擔心,暑假看這個放鬆又可以學東西真的不錯XD

2017政大實驗教育論壇

  今天去政大參加了第三屆台灣實驗教育論壇,整體而言,我覺得這個論壇的運作方式有點可惜,很多想聽的發表撞場次,只能擇一去聽,而且每一場的時間都很短,每個發表者講不到30分鐘其實不能完整的表達什麼,但還是有些心得。   從開始接觸實驗教育以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我認同其理念,也認同其作法的組織,但是到現在我能完全認同的真的很少。之所以會一直關注實驗教育是因為我覺得實驗教育排除掉很多行政上的問題而且更能夠回歸教育的本質,再加上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可以在一般學校很開心的人,可以生存是一回事,可以做符合自己教育理念的事又是一回事。台灣的實驗教育現在呈現一個百家爭鳴的狀態,雖然有許多不同的計畫、不同的流派,我自己一開始接觸到的實驗教育是華德福、全人、道禾…等等那些偏向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組織,後來才接觸到其他非學校型態的組織。昨天專題發表的時候郭駿武老師說每個實驗教育組織理念背後都有一個他們對人的假設,所以今天聽的每一場發表我都在分析每個組織對人的假設是什麼?   第一場聽了均一教育平台專案教師還有LIS的分享,這兩個組織雖然我都聽過,但是我一直對這種型態的教育 創新有些疑問。以均一平台來說,我一直認為影片教學有很多限制,一來是影片少了與人的互動、對話,二來是很多學生用方法A教他們不懂,但用方法B講他們就通了,可是影片不可能做到這點,就算他們重播再多次都一樣。此外,均一的後測基本上就是一個龐大的題庫,雖然題目都是信效度很高的題目,可是回歸到它的本質,基本上還是在機械化的訓練學生,每一個概念出兩題,如果兩題都錯老師就可以知道這個概念學生不懂,所以這樣的學習方式好像只是把參考書弄成線上的而已。   第二場聽了郭駿武老師、丁志仁老師、鄭婉琪老師的分享。三位老師分享下來,我覺得每個人都有對教育的一個圖像,當然不會每個人的圖像都完全相同,所以三位老師在發表時的互動就很有意思,在回答聽眾的問題時更有意思,看待問題的方式不同,回答的角度也不同。今天學到最重要的是如何「溝通」吧,因為很多時候人在討論某個議題時為了不要引戰都會講得很委婉或繞好幾圈繞到不知道對方要講什麼,但是今天看到的對話模式是發表者之間有互相回應彼此的說法與理念,看得出來三位發表者並不是每一個觀念都彼此認同,可是在溝通的過程中還是很理性地在談,每位發表者把自己的價值觀闡述清楚,然後把價值判斷的部分留給聽眾,值得學習。

「打、罵教育」真的有用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老師會罵學生」或者「為什麼爸媽會罵小孩」這件事。甚至在更久以前,應該要想的問題是:為什麼老師、父母會打罵小孩?大家可能多多少少有經驗看到老師或爸媽怒髮衝冠、面紅耳赤的罵人甚至打人,但是為什麼呢?   他們真的是因為生氣所以打人、罵人嗎?   讀教育系以後,我最早接觸的是永齡的學生,幾乎每個都是他們班上的「大魔王」,一開始當然我也被他們的負面行為搞得脾氣暴躁甚至用嚴厲的語氣「噹人」,但是後來我答應自己不發脾氣罵學生,連嚴厲的語氣都不要,因為這樣我自己太累了而且兇完也不見得有用,只能短暫嚇阻他們。   後來我學了正念(對,我就是喜歡學這種東西的怪咖,我也知道很多人不理解但我還是喜歡XD),聽第一遍的時候只覺得這個東西的理論根據實在太酷了,後來聽了第二遍、第三遍……,理論我已經背得滾瓜爛熟,也知道正念是怎麼一回事,但其實我沒有學「通」。   大三開始認真接觸親子共學,他們的其中一個理念就是「不打、不罵、不威脅、不恐嚇、不利誘」。這五個不看起來淺白易懂,但是我最近才認真思考背後的含義。   在大人打、罵、威脅、恐嚇、利誘小孩的時候,其實一部分是隱藏了大人的無能為力。   很多時候大人不是真的生氣,或者不完全是氣小孩的行為,大多數的情況是小孩做了一件超出大人掌控範圍或者超出「大人認為正確」的行為,但是大人又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或怎麼教小孩,所以就用打的、用罵的。這樣的處理模式說穿了只是大人在掩飾自己的無能為力。   今天看的一個影片中,哥哥把妹妹弄傷了,妹妹很生氣而且一直哭,說到這,大家應該可以想像在大部分的家庭中,爸媽會嚴厲的指責哥哥為什麼把妹妹弄傷,或者指責兄妹兩人為什麼玩得這麼過火,或者直接把兄妹兩人臭罵一頓了事,但是,他們的爸爸沒有那樣做。爸爸的做法是跟妹妹說:「妳現在很生氣對不對?」、「那妳現在還想打他(哥哥)嗎?」妹妹大聲又生氣的說:「會!」爸爸又說:「妳一定很痛、很難過,被弄傷成這樣」,然後就抱著妹妹讓她哭,過沒多久,妹妹的情緒就平復了。也許不理解的人會覺得這個爸爸會寵壞小孩、小孩子哭哭啼啼的很難看,所以會對那位爸爸的處理方式感到訝異,看完影片以後我才想到正念學的東西,也才想到為什麼我會潛意識的告訴自己不要對學生發脾氣。   杏仁核就像是我們大腦中的警報器,當有危機時,這個警報器就會被啟動,開啟我們

親子共學影片推薦

圖片
今天晚上想耍廢一下 沒想到就看到這支影片了 看完覺得幸好當初有去更深入了解親子共學 看這支影片的時候才有那麼深刻的體會 很多人(包含我自己)對實驗教育有許多迷思甚至質疑 但是隨著一次一次觀課、訪談 我才發現我自以為的開明其實還是被許多框架限制 這些年紀是我兩倍的爸爸媽媽們竟然有那麼開闊的心胸去改變教育 真的很令人佩服 到目前為止接觸的自學生或自學團體中 親子共學是我覺得最難摸透的 雖然核心價值看似簡單 但真的做起來非常不容易 最近常常跟H說我覺得我是個政治冷漠的人 只關心我想關心的議題 但是我常常看到親子共學的人關注各種社會議題 所以在影片裡面有一段話我特別有感 「從小的教育就教我們不要惹麻煩,不要參與政事,但是後來漸漸發現原來我們每一天可以這麼自由的生活是很多前輩爭取來的,不是憑空掉下來的」 這句話真的撼動我了 大三一整年的專題就獻給親子共學了 希望我能把我在那邊得到的感動和啟發傳達給來聽發表會的每一個人~ 這支影片推薦給想要對教育有不一樣看法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