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的重要性

        大約兩個月前,我的生活中開始不斷的出現「連結」這個詞。以前我不是一個會特別強調人與人之間連結的人,一直到認識H我才開始思考我是如何與人建立連結。
  大家在求學的過程中應該都經歷過「小圈圈文化」,每個班通常會有一兩群講話最大聲最有勢力的「主流團體」以及數個「次級團體」。昨天和H聊天的時候發現在我的成長經驗中,小學階段的我跟朋友建立連結的方式是透過「塑造一個大家喜歡的形象」來爭取好的人緣,我甚至可以每個學期變換一種形象,現在想想真的滿不可思議的,也許這就是「重要他人」對一個孩子的影響吧。
  國中時期應該是「小圈圈文化」的巔峰,但是不同於國小總是在主流團體,國中時我和我最要好的一群朋友並不是主流團體。一開始的確不習慣,因為我天生大姊頭的個性讓我不論到哪裡都習慣在核心的主流團體中生存,但是我慶幸國中時經歷了人際上的瓶頸,讓我在「次級團體」中學會怎麼當個有稜有角卻相對圓融的人。在班上核心的主流團體中所做的一舉一動班上都多多少少會談論,然而身在主流團體中的我並不會去察覺班上其他同學的想法。一直到國中我才真正的了解為什麼有些人可以笑看班上各種小圈圈之間的恩怨,也才放下「非要當核心人物不可」的詭異執念。每個人,在每個群體中,都是獨特的存在,並不是核心主流團體的人所想的那樣。
  高中時,我在班上是屬於人數最多的一個群體,但是因為加入了合唱團,所以我又開了更大的眼界。合唱團可以說是怪咖雲集,各式各樣的人都有:學霸、邊緣人、被霸凌的人……,大家從互相覺得彼此是怪人到最後建立深厚的革命情感,我覺得是我高中三年獲得最寶貴的東西。以前我根本沒有機會跟所謂的「邊緣人」甚至是被霸凌的人當朋友,但是因為在合唱團認識了這些「怪咖」,我才真正的去關心每一個人,而不是像以前只把那些人當成與我無關的族群。
  上大學以後我學到的反而是如何從「多建立連結」變回學習如何「篩選好的連結」。在大學我追求的連結反而不是交友廣闊,而是尋找與我頻率相同、有共同目標的朋友,以及對於提升我的能力有幫助的連結。這樣說或許有點功利,不過如果我的時間有限,我寧願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朝著我的目標走,而不是花時間建立未來很有可能消失的連結。
  最近特別有感的是,在我過去的人生中無意間建立的連結,在某個時間點會突然串連起來,變成我的助力。這幾天因為看到社企流,所以一直在思考我到底可以怎麼把過去的連結串連起來,找到發揮自己價值的目標,後來發現我還沒有找到一個明確的核心價值,不過我也一直記得老師說的:「人生沒有100分才開始行動的,有60分就要開始了。」也許過一陣子各種發散的想法會收斂成一個我滿意的想法吧。
  「連結」這個東西真的很妙,是我們跟各個群體、跟這個世界對話的一種方式,對於該如何建立連結好像沒有一定的答案,而連結也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在知道什麼時機、如何運用這些連結才知道它們對我們的重要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山女高學思達專班觀課紀錄

「打、罵教育」真的有用嗎?

哈佛教授Michael Sandel於台灣Fulbright演講之心得